<p id="ui39h"><strong id="ui39h"></strong></p>
  • <table id="ui39h"><ruby id="ui39h"></ruby></table><p id="ui39h"></p>
    1. <track id="ui39h"></track>
      <object id="ui39h"><strong id="ui39h"></strong></object>

      讓創新成為一種素質 為人類發展領跑

      ——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馮小明

      2022-12-21 08:48 四川科技報記者 馬靜璠 27124 點擊

      馮小明

      他26歲時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副教授;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Roskamp–Feng反應”,是首個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所做的工作被國際人名反應專著冠以中國人名的有機化學反應;他的研究糾正了這一國際上通用有機化學教材對該反應獲得光學純產物的片面描述;

      ……

      今天,讓我們走進中國科學院院士、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百年百杰科學家、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了解他的科研之路。

      馮小明團隊在做實驗

      立志做陳景潤一樣的科學家

      對于馮小明來說,1978年是對他影響深刻的一年。當年1月,徐遲一篇名為《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發表在《人民文學》,文章講述了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如何面對困難攀登數學高峰的事,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篇文章也在15歲的馮小明心中埋下了一個志向:“要做陳景潤一樣的科學家”。

      也在這一年的春天,全國科學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鄧小平在大會開幕式上明確指出“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并重申了“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這一觀點。 而馮小明至今還對郭沫若在閉幕式上題為《科學的春天》的書面發言記憶猶新。他隨口背了起來:“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那個大江大河奔涌的時代,也讓正在讀初中的馮小明激情澎湃,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那真是個激情的時代,我們也有一種狂熱,也引導著我們將來要像陳景潤一樣,從事科學、熱愛科學。”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馮小明的眼中依然充滿著光彩,是那個時代烙印在這一代科學家身上的激情。

      上世紀80年代的高考,名副其實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錄取率不到3%,正是在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激勵下,1981年馮小明如愿考上了蘭州大學。

      敢闖敢放棄也敢重新開始

      從馮小明老家廣安武勝到蘭州,要坐汽車到南充,再從南充坐車到成都,再從成都坐火車經寶成線到蘭州。也在這一年,長江上游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連續6天暴雨,洪水波及四川14個市(州)119個縣(市、區),成都到蘭州的寶成線中斷。成都到蘭州必須多次中轉。

      第一次離開家鄉的馮小明把所有行李打包背上后,獨自踏上了求學路,“現在的孩子可能不能想象我們當時坐火車的情景了,當時坐綠皮火車只要能擠上去就行,在洛陽轉車的時候我們甚至把車窗玻璃都擠碎了。”馮小明至今還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我們從成都、到安康、到洛陽,再轉火到西安,火車都轉了三次,然后坐汽車到蘭州……”經過一番波折,用了整整一周時間,終于到了蘭州,“這一路下來,我瘦了十來斤呢!但是我并沒有覺得辛苦,內心反而是很激動的!”馮小明說。

      到了大學,馮小明便開始埋頭苦讀,他每天重復著教室、自習室、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只要沒有課,他都早早地去上自習,風雨無阻。他的目標就是要考上研究生,那時候全國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只有幾萬人。寒來暑往,經過四年的寒窗苦讀,馮小明如愿以償地考上了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研究生,一邊學習一邊跟著老師做研究。在老師眼中,他始終是最勤奮、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198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的馮小明被分配到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從事有機化學教學與科學研究。那時候,科研工作并不是高校的主要任務,馮小明卻一頭扎進科研里,先后在國內外知名刊物上發表了數篇研究論文。1991年,馮小明26歲,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也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墒撬廊挥X得自己學歷太低,學識太少。于是他一狠心離開西南師范大學到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化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在這里,知識進一步得到拓展,也讓馮小明看到國內基礎研究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于是他又去到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也正是這一段不斷求學的經歷,才為我后來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馮小明說。

      扎根基礎研究20年

      1999年10月,馮小明從美國返回祖國,回到了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2000年他回到四川,來到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在這個具有百年文化傳承的地方潛心研究基礎科學。在馮小明看來,基礎研究才是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根,他說“只有堅持源頭創新,堅定開展原創性研究,才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強自立。”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萊斯、威廉·諾爾斯與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們在“手性催化”領域所作出的貢獻。而此時,國內“手性化學”的研究也進入活躍期。馮小明所從事的便是與之相關的催化不對稱有機合成研究,涉及手性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不對稱合成反應研究以及應用這些手性催化劑合成手性藥物分子等。新型高效高選擇性催化劑,這在當時完全是新的探索,研究難度可想而知??墒邱T小明認為,原創性研究就是要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于是,在“手性催化”這一基礎領域,馮小明一做便是20年。“做基礎研究,其實起初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怎樣。這是個全新的領域,不知道結果,不知道過程,甚至不知道該怎樣著手。”馮小明說。

      手性,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物體不能與其鏡相重合的屬性”,比如我們的雙手,左右手互成鏡像又不能重合,因此這種特性被稱為“手性”。“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屬性之一,我們身體里基礎物質:核苷酸、氨基酸和單糖以及由它們構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質都是手性的。許多物理、化學、生物功能的產生都起源于分子手性的精確識別和嚴格匹配,如手性藥物的手性對應生物應答關系等。因此,手性材料與醫藥、農藥、信息材料和環境也都有密切的關系。”馮小明解釋道。

      從19世紀開始,歐洲便開始了手性藥物的研發,到上世紀60年代,西方爆發了“反應停事件”,大量孕婦因為使用藥物沙利度胺(俗稱“反應停”,用于治療孕婦妊娠反應的藥物)而最終導致全世界誕生約1.2萬名畸形兒,俗稱“海豹嬰兒”。后來的研究發現,沙利度胺實際上是由兩種非常相似的化學物組成,相似得就像我們的左右手一樣,難以區別。其右手化合物(R-構型)具有抑制妊娠反應活性,而左手化合物(S-構型)有致畸性。1992年,美國FDA發布了手性藥物指導原則:所有手性化合物必須做到純度達99.9%的單一對映異構體分子才能上市,并且每一個構型都要明確其藥性。隨后,歐洲、日本、加拿大等國隨后也規定了類似的法規。

      目前,全球手性類藥物銷售額接近全球藥品市場的一半。很明顯,研究手性化合物對于科學研究以及人類生命健康有著重要意義。而不對稱催化合成是獲得手性化合物最有效和重要的合成途徑之一,而手性催化劑則是不對稱催化的關鍵,因此研究手性催化劑及其催化不對稱反應便是馮小明的研究課題。

      永攀科學高峰

      “設計合成催化劑是現代化學化工中最核心最關鍵的技術之一,手性催化劑不但要促進化學分子的斷鍵重組,同時它還要控制過程中分子的空間構型。”馮小明解釋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配體或者催化劑的骨架具有剛性是‘優勢手性催化劑’的重要條件,許多配體或催化劑一般只適用于個別反應和部分底物,不具通用性。”馮小明說,這曾是國際化學界的共識。

      從組建課題組開始,馮小明和團隊每天就是做大量的實驗。在實驗室里,日復一日,他們合成了成百上千的化合物。馮小明說,做基礎研究,其實起初并不知道未來會怎樣。這是個全新的領域,不知道結果,不知道過程,甚至不知道該怎樣著手。“那種探索人類未知的欲望,會讓你心甘情愿地靜下心來挖掘,并且甘之如飴。”成功了這就是全新的成果,失敗了也無妨,那種探索的欲望始終會把你推著往前走。

      2011年,馮小明課題組發展的手性雙氮氧化合物被冠名為馮氏手性配體或馮氏手性催化劑,這是目前對反應類型和底物最具廣譜性、價格最低的催化劑之一。這是一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優勢手性配體”,突破了對配體剛性骨架的傳統要求,獲得了具有最佳“手性口袋效應”的手性催化劑,為手性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到目前,馮小明課題組發展的手性雙氮氧配體能夠與二十多種金屬配位生成配合物催化劑。手性雙氮氧既可做有機催化劑,也可做手性配體,可高效高選擇性地催化六十多類反應,包括二十多類新反應。其中一類反應被Elsevier出版社的有機人名反應專著冠名為“Roskamp–Feng”反應。此后,馮小明課題組的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其所發展的手性雙氮氧配體及其配合物被國際公認,已是最為經濟、綠色、適用范圍最廣的一種不對稱手性催化劑。

      隨著研究的成功,各種榮譽也紛沓而至:未來科學大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可是馮小明很淡然,依然大部分時間“泡”在實驗室。他說:“我只是發現了那個‘好的催化劑’但是還需要知道它為什么好,它的極限在哪,有沒有邊界……”

      讓優秀的人培養出更優秀的人

      2013年,馮小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深知自己是科學家,更是教師,肩負著創新人才培養的重任。“要培養出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老師首先就要起到標桿作用。要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更優秀的學生會促使老師變得更優秀。”這是馮小明的育人理念。“學生都是看著老師成長的,老師什么樣子,學生畢業后也是什么樣子,就像孩子看著大人一樣,有樣學樣。所以教師身上的嚴謹、求實的作風非常重要。”馮小明如是說。

      在四川大學第一理科樓南三樓辦公室走廊的墻上,張貼著一排字——“智慧,勤奮,誠信,自信,抓住機遇,走向成功;堅定信念,敢于創新,實事求是,強化責任。”這是自課題組1996年組建以來,傳承的文化和要求。“我們這一代科研工作者曾經都有一個目標,做像陳景潤那樣的人,正因為這個信念和初心,我們努力學習,希望報效國家,正是這理想信念支撐著我們一路走來;從事研究,要敢于走新路,敢于突破,這樣才能創造一片天地;更重要還要實事求是,虛假的東西經不起時間檢驗,所以實事求非常重要。還要強化責任,每個人要有責任擔當,有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有責任感,才能共同推動社會發展。”馮小明說道。

      在這樣的課題組文化中,多年來,馮小明課題組培養出了許多優秀人才,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劉小華教授,還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優秀青年科研基金獲得者、洪堡學者等一批優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談到未來,馮小明說:“我想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實現更多從零到一的突破,產生原創性的技術,用原創性研究引領創新人才培養,為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作出我們的努力和貢獻。”希望人人都有一種創新的素質,一種創新的信念,一種創新的精神,讓創新成為一種素質,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領跑。

      熱點推薦
      HOT
      趙曉明:給深海油氣田做“CT”
      人物名片:趙曉明,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博士生導師,西南石油大學“深水沉積與油氣地質”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入選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自然資源部第七批全國油氣督察員,擔任中國科協十大代表、中國石油學會油氣藏開發地質學組學術委員、四川省石油學會地質勘探專委會副秘書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四川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叭绻焉詈S蜌馓锉茸魅梭w,通過我們自
      勇當科技創新“追夢人”
      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感、榮譽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瀘州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開展的第二屆瀘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先明春、趙靜、許德富、李于興、袁海通、張春祥、陳燕華、姜鮮、錢康亮、蔣坤蘋10人獲瀘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他們,是科技創新的“追夢人”,也是追夢之人的指路明燈。他們或扎根于基層,或投身于新開
      隋立起:推動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
      隋立起審查項目進度和客戶訴求 王春艷 攝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賓豐川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工程師,長期從事電驅動系統多體動力學仿真、參數辨識、不確定性建模領域的研究和電驅動系統開發工作,所開發的多檔位電驅動系統實現了“無沖擊”。2022年,被評為宜賓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賓豐川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隋立起到達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項產品開發的進度和客戶訴求,之后就進
      扎實抓好主題教育 為奮進新征程凝心聚力
      4月3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3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我們這一代共
      用腳步丈量巴山蜀水 用摯愛記錄中國西部生態變遷
      西部調查中,馬是印開蒲常常依靠的交通工具。(受訪者供圖) 人物名片:印開蒲,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員、生態學家。從17歲到80歲,從一名科研輔助人員干起,一生從事中國西部地區植物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致力于中國西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護,成長為國際知名生態學家。3月21日,第11個“國際森林日”,省政府在成都召開國際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座談會。會上,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為一位
      張亞剛:俯下身 扎下根 潛心教 慢慢長
      張亞剛(前排右二)和學生 2022年7月,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張亞剛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 Infomat 發表了題為“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Mpemba Effect with Water–Probe the Mysterious Heat Transfer”的研究論文,這一重大發現破解了困擾物理化學科普界50多年的難題,終結了關于Mpe
      讓科技創新的“千里馬”競相奔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萍际蔷d陽的立市之基,創新是綿陽的核心價值。為進一步激勵全市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去年,綿陽市科協聯合市委宣傳部、市人才辦等部門組織開展了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評選活動,經過廣泛動員、組織
      武俊杰:讓雷達看得更清、辨得更明
      人物名片:武俊杰,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新體制雷達成像與探測技術研究,擔任中國電子學會數字信號處理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電子學會理事、四川省電子學會信號處理專委會主任委員、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委委員,作為課題負責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余項,獲國家發明專利60余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3項,獲
      核動力專家趙仁愷:為中國核潛艇“畫”一顆堅強有力的心臟
      人物名片:趙仁愷(1923年—2010年),國際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科學與工程技術設計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46年國立中央大學機械系大學本科畢業,195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參加了中國第一座重水實驗堆的建設。1960年,他率領的技術團隊首先提出了我國第一個潛艇核動力初步設計方案,1965年開始,他作為主要技術負
      “大熊貓之父”胡錦矗
      上世紀80年代,胡錦矗在研究大熊貓。(西華師范大學 供圖) 人物名片:胡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開江縣,1957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脊椎動物研究班,是世界著名大熊貓研究專家、大熊貓生態生物學奠基人。1974年受命牽頭組織全國第一次野外大熊貓調查,發明了研究野生大熊貓的“咬節法”,參與建立了世界第一個大熊貓生態觀察站。1983年,牽頭組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貓科研機構中國保護大熊
      達成合作意向643項,金額15.34億元 第二屆“科創會”圓滿落幕
      2月16日,第二屆“科創中國·天府科技云服務大會”集中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辦。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經戈、周利平、徐勇,省科協黨組成員、四川科技館黨委書記、館長王歡出席簽約儀式?,F場集中簽約集中簽約儀式現場,“頁巖氣壓裂返排液綜合處理技術及成套處理裝備”“核桃油脂及蛋白綜合精深加工產業發展項目”“低碳綠電智能微網牧草大棚(成都)示范項目”等33項科創項目現場集中簽約,總金額達2.93億元
      推介科創項目5740項 第二屆科創中國?天府科技云服務大會在成都開幕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部署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要求,精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科協“四服務”重要指示,以“天府科技云”服務全省“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2月15日,第二屆“科創中國•天府科技云服務大會”(以下簡稱“科創會”)在成都啟幕。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桂華,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延政出席會議并講話,省政協副主席謝商華、省政府副秘書長劉全勝出席會議。省科協副主席、
      第二屆“科創會”發布30個重大科創項目
      2月15日,第二屆“科創中國•天府科技云服務大會”在成都開幕。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毛大付發布30個重大科創項目開幕式上集中發布了“高鋼級厚壁套管修井技術研究”等10個重大科技難題攻關項目、“非能動管道爆破應急阻斷技術”等10個重大高新技術推廣項目、“超低溫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等10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杯酒品匠心
      用心品酒的徐姿靜 人物名片:徐姿靜,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國家級徐姿靜品酒師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高級工程師、高級品酒師、高級釀酒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酒業科技領軍人才,第十二屆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四川省勞動模范,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四川工匠,四川十大青年崗位能手,德陽市首屆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德陽市首屆十佳“最美科技工作者”,德陽市首席技師
      朱福興: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人物名片:朱福興,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鈦化工所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攀西釩鈦磁鐵礦戰略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熔鹽冶金、鈦金屬冶金等技術研發,先后主持完成了8項公司重大課題,主研完成了2項國家973課題、3項省科技支撐課題和10余項公司重大課題。獲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級2項、三等獎3項。榮獲第十五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第十三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

      閱讀下一篇

      馮小明:思考“化學的明天”

      人物名片: 馮小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_亚洲特黄一级毛片_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久_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p id="ui39h"><strong id="ui39h"></strong></p>
    2. <table id="ui39h"><ruby id="ui39h"></ruby></table><p id="ui39h"></p>
      1. <track id="ui39h"></track>
        <object id="ui39h"><strong id="ui39h"></strong></object>